江南平台怎么停用
新闻动态

联合国五常,为何只能是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

发布日期:2025-04-13 15:00    点击次数:72

  

联合国的成员国总数达到193个,同时接纳了梵蒂冈和巴勒斯坦作为观察员。虽然所有成员国都享有投票资格,但仅有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这五个常任理事国掌握着否决权。即使其他188个成员国一致支持某项提案,只要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下反对票,该议案就会被否决。

多个国家对现状表示异议,主张取消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然而这一提议遭到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而未能通过。与此同时,包括印度、日本、德国和巴西在内的一些国家持续争取成为新的常任理事国,但至今未能如愿。为何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始终由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这五个国家占据?

国际联盟未能实现其预期目标。

1914年,德帝国为争夺海外领土和全球主导权,与英法等传统殖民强国间引发了首次全球性军事冲突。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于1918年签署了《凡尔赛条约》。为遏制军备竞赛、调解国际争端,英法等战胜国主导创建了国际联盟(简称国联)。该组织在1935年达到鼎盛,拥有58个成员国,其中英、法、意、日四国担任常任理事国。

一战后,德国丧失了13.5%的国土、12.5%的居民以及全部海外属地,这一结果激起了德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他们开始逐步突破《凡尔赛条约》的约束,大力扩充军力。面对日益强大的德国,英法两国因惧怕与其交战而推行绥靖政策。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通过签署《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划归德国,使捷克斯洛伐克成为英法绥靖政策的牺牲品。

德军的侵略行径因英法的妥协而愈发猖狂。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为德军大举进攻波兰铺平道路,迫使英法宣战,由此揭开了二战的序幕。作为国联常任理事国,日本和意大利不仅未能履行制止战争的职责,反而成为战争策源地,很快与德国结盟,并相继退出国联,导致这一国际组织形同虚设。

联合国的创建历程始于1945年,当时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美国旧金山,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这一国际组织的正式成立日期被确定为同年10月24日,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联合国的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创始成员国包含了来自全球各大洲的代表。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国际机构,联合国为处理国际事务、调解国际争端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二战中,德国仅用42天就攻陷了法国,迫使后者投降,这一事件使法国的国际声望急剧下降。尽管英国仍在顽强抵抗,但已遭受重大损失,其国力与昔日大英帝国的辉煌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作为国联的创始成员国之一,美国原本被《盟约》赋予与英、法、意、日同等的常任理事国地位。然而,在争夺联盟主导权的较量中败给英法两国后,美国最终选择了退出这一国际组织。

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为推动战后国际格局重构,于1942年倡议创建联合国。鉴于英苏等盟国均依赖美方军事支持,该提议获得广泛认同。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获得通过,由51个创始成员国组成的联合国正式成立。

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罗斯福总统在构想联合国时,同步提出了"四警察"机制,计划由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共同主导全球事务。

罗斯福总统提议将中国、美国、苏联和英国列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斯大林则坚持仅由美、苏、英三国担任这一角色。由于当时国民政府与美国关系紧密,美国希望借助中国制衡苏联,因此支持中国获得常任理事国席位。法国虽然在二战中仅坚持了42天便投降,本不具备这一资格,但随着英国实力下滑,为增强自身影响力,英国力挺法国加入常任理事国行列。

为争取法国获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戴高乐总统先后与罗斯福和斯大林进行会谈,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活动。鉴于美国担忧法国可能倒向苏联阵营,最终不得不支持这一提议。

经过多方博弈与协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被授予了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这五个国家。

印度、日本、德国和巴西一直在寻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印日德巴四国在全球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综合国力已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的英法不相上下。这一实力提升激发了四国对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强烈渴望,其中印度表现得尤为积极,已多次向联合国提交入常申请。

作为二战的主要参与方和战败国,日本与德国在联合国创立初期仍处于美苏等国的管控之下,不具备独立主权,因而失去了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机会。当时的印度尚未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自然无法获得这一席位。尽管巴西在战争中有所作为,但其综合国力仍不足以支撑其进入常任理事国之列。

印度、日本、德国和巴西在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后,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为扩大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及否决权成为这些国家的共同目标。

2005年,俄罗斯行使否决权,阻止了印度、日本、德国和巴西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提案。

2008年,法国在联合国安理会行使否决权,阻止了印度第二次争取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努力。

2012年,英国行使否决权,阻止了印度第三次寻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

2017年,印度第四次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遭到了中、美、俄三国的联合反对。

中国在2019年行使否决权,阻止了印度第五次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努力。

尽管印度五次尝试均未成功,其追求成为"有声有色"大国的决心依然坚定。与此同时,日本、德国和巴西对于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渴望也丝毫未减。这一进程预计将面临重重挑战,成功之路充满未知。



Powered by 江南平台怎么停用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